对许多孕妇来说,“催产”既熟悉又陌生。当预产期已过或母婴健康需要时,这个医学干预便会登场。今天,我们就来科学解读这位分娩的“助推手”。

为什么要催产?

当怀孕超过42周(过期妊娠)、胎膜早破超过一定时间未发动宫缩、或存在妊娠期高血压、胎儿生长受限等可能危及母婴的情况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催产。其核心目标是模拟自然分娩的启动过程,促进宫颈成熟和子宫收缩,帮助宝宝安全、顺利地降临。

主流催产有哪些方法?

催产并非“一刀切”,医生会根据宫颈条件选择个性化方案:

1. 宫颈准备——先让“门”变软
如果宫颈尚未成熟(又长又硬),直接催产效果差。此时会先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(如阴道栓剂或凝胶)或机械性方法(如宫颈扩张球囊),温和地促使宫颈变软、缩短并微微张开,为分娩铺平道路。

2. 发动宫缩——按下“启动键”
当宫颈条件成熟后,最常用的方法是静脉滴注缩宫素。它模拟人体自然分泌的催产素,规律地引发子宫收缩。整个过程会在严密的胎心监护下进行,确保宝宝安全。

关于催产的常见疑问

l催产是不是更疼?

催产引发的宫缩有时可能比自然临产更强烈、更频繁,因此对镇痛的需求可能会更高。分娩镇痛(无痛分娩)同样适用于催产的孕妇。

l能自己自然发动吗?

散步、刺激乳头等方法可能有些微帮助,但一旦医学指征明确,这些方法效果有限,应遵从专业医疗建议。

 

总之,催产是一项成熟、安全的产科技术。了解其原理和方法,能与医生更好地沟通与合作。请记住,催产的最终目的与所有父母的心愿一致:确保母婴平安。